学院简介


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54年学校成立,已经走过了70个春秋。学院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是上海和华东地区、乃至全国较早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和研究的重镇。70年来,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筚路蓝缕,薪火相传,厚德载物,博学笃志,树帜立学,积淀了丰硕的学术成果和厚重的学院文化,走出了周抗、李君如、王邦佐、桑玉成、沙海林、马春雷、王平等一大批大家学者,培养了一大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育的人才。作为上海首家马克思主义学院,目前学院已经形成学科平台高、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平台,学科建设进入2.0版本的新时代。回首70年来“弹指一挥”的历史,学院的发展离不开学界巨擘的关心支持。“抗大走来的哲学家”周抗先生曾经任上海师范大学政教系名誉主任,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先生曾担任学院名誉院长。建院14年来,各级领导非常关心支持学院发展,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和支持马院马学科发展,经由李进、周中之、张允熠、高惠珠、蒋传光、石书臣、汪青松、周书俊、张志丹等学科负责人和学院院长的开拓以及学院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学院和学科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195491日,上海师范专科学校政治教育科成立,政治教育科设有马列主义基础教学小组(19558月改称马列主义基础教研组),19586月上海师范学院成立时,下设马列主义教研室,1987年更名马列主义理论教研部。1991年马列主义理论教研部合并了原归靠党委宣传部的思想政治教育教研室(由1981年成立的德育教研室改建而成)。199611月,马列主义理论教研部与政法系(1978年学校重建政治教育系,1989年更名政治法律系,简称政法系)、商学院合并成立法政商学院(不久称法商学院),1997年马列主义理论教研部改称社科部,政法系改为思想政治教育系。2008年,以社科部为主体,合并思想政治教育系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成为直属学校独立的二级学院,这是上海第一家马克思主义学院。

学院是上海市教委首批建设的5个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之一。学院按照教学科研的需要,建立了“七部一系”,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研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部、形势与政策教研部、研究生思政理论课教研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系。学院设立首批“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高校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研究中心分中心,另设有研究机构8个: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心、经济伦理研究中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中国师德评价中心、上海市德育课程教学研究基地(市级)、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基地(市级)等研究机构。上海市毛泽东思想研究会挂靠本院,学院同时是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常务理事单位。

学院拥有实力较为雄厚、结构较为合理、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现有专职教职工85人,其中教授、研究员22人、副教授、副研究员23人。拥有博士生导师18人,硕士生导师35人。拥有兼职教师46人,其中特聘教授、特聘研究员、兼职教授27人。其中,拥有全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人、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上海市高校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4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专家、首席专家3人,国家社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3人,教育部社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2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通信评审专家10余人。兼任国家一级学会副会长、常务理事、理事、副秘书长的教师10余人。入选上海市委宣传部理论宣讲团和“四史”宣讲团成员10余人次。

学院承担着全校本硕博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任务,以及思想政治专业本科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硕士、博士)、课程教学论(思政方向)硕士生和“教育硕士”(思政)硕士生专业课的教学工作。经过多年的辛勤耕耘,在教学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学院有3项校级精品课程、3项专业主干课程;获上海市精品课程3门,上海市教学成果奖3项,校教学成果奖4项,参编马工程教材1部,获上海市优秀教材奖2项。获得上海市青教赛、上海市思政理论课教学大比武活动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共4项,获得首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特等奖1项。第五届上海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上海市高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1人,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2017年度影响力人物1人,教育部全国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入选者2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影响力人物2人。

学院高度重视思政课教学改革,“大思政”课教学改革实践被光明日报报道后,反响强烈,得到高校同仁认同。学院以推进马学科建设带动和支撑思政课教学改革,实施以“知信行”为导向、覆盖全员全课程的教学改革,创新“一主二辅三融四合”的教学模式(“一主”即思政课主课堂教学);“二辅”即“闻道中国”专题讲座和“上师大马院理论宣讲团宣讲”;“三融”即通过讲好上海红色故事将红色文化基因融入到思政课教学中;“四合”即专题讲授与讨论答疑结合、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线上网络学习与线下答疑辅导相结合,促进大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改革成果引起积极反响,并作为经验典型被教育部网站推广。

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位居国家第一方阵。五年来学科发展迅猛,成为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软科排名进步最快学科,成为学科齐全、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1954年设立上海最早的政治教育专业(专科)。在1981年学校成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的同时中共党史硕士点设立,1996年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硕士点设立。2006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二级学科博士点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点同时设立。另设有课程教学论(思政方向)二级学科硕士点和“教育硕士”(思政)专业学位点。2009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获批上海市教委批准的第一个马克思主义理论重点学科。2013年学院成为上海市德育课程教学研究基地,成为聚焦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的市级重点研究基地。2014年获批上海市属高校中唯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后流动站。2016年入选首批上海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2018年获批上海市属高校中唯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入选2020年度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软科实力排名为A等级。由此,我们建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思想政治教育本科→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点→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流动站”的完整的学科布局,形成了从思政本科到博士生、博士后培养的一体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体系、人才培养体系。学院现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点和博士点,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流动站,学科教学(思政)、思政课程与教学论两个教育学硕士点,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师范),拥有上海市属高校最齐全的人才培养体系和学科体系。

近年来,学院全力提升科研水平和学术影响力。学院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0余项,其中重大课题4项,重大课题子项目6项,重点项目4项,年度项目19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2项、其他项目27项,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项目50项。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1部,在《中国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研究》《哲学研究》和《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权威期刊上发表了数百篇学术论文,其中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全文转载数十篇。经过多年的凝练,学院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学科方向,主要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国家治理、思想道德教育与文化自信、党建与现代化。这些研究方向具有重要的全国性影响。学院教师参编马工程教材多部。同时,学院教师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十余项,入选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作者(2019版)1人,服务于中央和国家部委、上海市有关部门的咨询报告、智库报告多项。

学院狠抓学生培养,突出“夯实基础、加强师范、培养特长、注重实践”的办学理念,数十名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多名学生荣获第十五届“挑战杯”上海市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第十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知行杯”上海市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第五届“互联网+”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海赛区银奖、全国总决赛铜奖,全国挑战杯国赛获得特等奖等奖项多项,第三届全国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二等奖、上海市一等奖,“中国电信奖学金”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个人”等。

学院已具有特色鲜明、辐射全国、成效显著的社会服务能力,学术声誉和社会影响力享誉海内。在结对共建马院方面,与临沂大学、常州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阜阳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上海商学院、上海建桥学院、上海城建职业技术学院、上海旅游专科学校等10高校合作共建马院,在市教委的支持下,与徐汇区教育局和徐汇教育学院,联合打造上海乃至全国首个大中小幼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示范区,牵头成立奉贤区高校思政理论课建设同区协作平台;在媒体发声方面,特别是抗疫期间,学院牵头成立跨学科的抗疫研究院,在《光明日报》、人民网、光明网、求是网等主流媒体发表相关文章近100篇,提交智库专报20余篇,建设“抗疫的中国力量”市级精品课程向全国开放,在全国形成很大的反响。从2009年开始主办上海第一家思政类集刊《理论经纬》,同时主办《政治人类学评论》在2020年入选CSSCI集刊。学院还是多个重大学术和发展平台的发起单位,如全国馆校合作联盟发起单位,中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论坛发起单位等。成功举办2届全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高层论坛、5届全国劳动论坛、8届上海师范大学青马论坛等。

学院已形成特色鲜明、辐射区域、成效显著的党建工作平台。在志愿服务、理论宣讲等方面,学院与中共二大会议纪念馆、中共四大纪念馆建立了广泛合作;在组织共建、文明共创等方面,学院与徐汇区康健街道、奉贤区海湾旅游区、长宁区虹桥街道、上海教育报刊总社和上海市旅游高等专科学校等单位结对共建。由教授宣讲团、研究生宣讲团和本科生讲师团组成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宣讲团,发挥了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协同增效的作用。近年来,学院党建工作荣获全国“两学一做”优秀案例、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优秀主题党日案例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会团支部先后荣获全国活力团支部、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会社团荣获2021全国高校百强学生社团、上海市优秀大学生理论学习型社团等荣誉。

新时代,学院史无前例地进入发展快车道。我们将立足建设2.0版本的学院,继续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努力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重镇,不断实现发展新飞跃,从而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上师马学人的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