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信仰的力量,毛中特教研部“行走的大思政课”走进龙华烈士陵园

发布者:杨雪宁发布时间:2025-11-19浏览次数:10



走出方寸教室,走进历史现场。1114日,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部的陈昱颖老师将思政课堂“搬”进苍松翠柏之间,上海龙华烈士陵园开展了一场以“缅怀先烈·以史为鉴”为主题的“行走的大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一边是厚重的历史记忆,一边是蓬勃的青春脸庞,这不仅是一次身体的行走,更是一次思想的远航。2024级舞蹈学等专业50余名学生通过此次实践教学,让红色基因融入青春血脉,让信仰的种子在实践的沃土中深植、萌发。



活动伊始,陈昱颖老师在陵园入口处为同学们简要介绍了本次实践教学的内容与意义。龙华烈士陵园是上海最大的红色革命纪念地,走进龙华烈士陵园这一承载着厚重革命历史和崇高精神品格的土地,就是为了让同学们身临其境,更直观、更深刻地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祖国是人民最坚实的依靠,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这一重要论断的深刻内涵。她期望同学们在接下来的现场教学中,用心感受这里的一草一木、一情一景,感受英烈们的坚定信仰与赤子情怀,思考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师生走进龙华烈士纪念馆,跟随讲解老师的步伐,认真参观了《英雄壮歌——上海英烈纪念展》基本陈列。展览通过大量珍贵的历史图片、实物资料和多媒体展示,生动再现自鸦片战争以来,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无数仁人志士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在上海这片热土上进行可歌可泣的斗争。讲解老师的生动解说,让一位位英雄的形象变得清晰而具体,一段段奋斗的历史变得鲜活而深刻。同学们凝神观看,仔细聆听,被革命先辈们视死如归的浩然正气和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深深震撼,对党的初心使命和奋斗历程有了更为具象化的理解。



参观完龙华烈士纪念馆后,陈昱颖老师带领同学们缓步走向陵园内的无名烈士墓。松柏苍翠,气氛凝重。全体师生列队肃立,向为革命事业献出宝贵生命却未能留下姓名的无数英烈默哀致敬。这一刻,时间仿佛静止,唯有崇高的敬意与深切的追思在空气中流淌。这无声的缅怀,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英烈的铭记。

陈老师在现场总结中强调,默哀不仅是一种仪式,更是一种内心的洗礼。她鼓励同学们要将对英烈的崇敬之情,转化为刻苦学习、奋发向上的强大动力,继承先烈遗志,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伟业,用实际行动告慰历史、告慰先辈。



此次龙华烈士陵园“行走的大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是一次深刻的历史教育,更是一次触及灵魂的思想洗礼。它打破了传统课堂的空间限制,让思政教育“活”了起来、“实”了起来。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身临其境地参观和庄严的仪式教育,自己对革命先烈的奋斗牺牲和今日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有了更加切身的体会,对爱国主义的内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接下来,学院将继续探索创新思政育人新模式,让红色基因在“行走的大思政课”中薪火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