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动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与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深度融合,促进各学段思政课程有机衔接与内涵提升,2025年11月9日,高校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研究中心上海师范大学分中心主办了“伟大建党精神与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精课观摩会”,本次会议承办单位有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建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及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

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徐剑雄教授主持了开幕式。主旨报告、精课展示观摩和闭幕式环节由上海南汇二中教师袁佳琪主持。来自浙江省嘉兴市、上海市部分大中小学教师、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5级全体博士及硕士研究生参与研讨和观摩学习。
会议伊始,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志丹教授致开幕辞。他首先对与会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学院的发展现状,强调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塑造学生正确价值观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随后开始主旨报告,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地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苏智良作题为《建树起正确的信仰》的专题报告。他从理论高度系统阐释了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路径,并结合典型案例进行了具象化分析。

嘉兴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高凡夫教授以《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中小学一体化的嘉兴实践》为题,探讨了嘉兴市在推进“红船精神”融入各学段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区域实践与探索经验。

在课程展示环节,会议依序呈现了从小学至大学四个学段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片段。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实验小学陈璐老师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视频为切入点,通过对比城市地标变化,引导学生理解“中国”至“新中国”的历史跨越,并联系中国共产党与少先队的关系,实现伟大建党精神从认知到行动的转化。上海市徐汇区教师教育学院徐敏研究员对陈璐的精课做了详细的点评,指出了优点和不足。


上海第四中学何巧巧老师以“色块”为象征,运用“一案到底”教学法,讲述骑手卢红从送餐路到精神追求的发展历程,以三种职业身份诠释初心使命与伟大建党精神的融合。上海市田林中学林江老师对何巧巧的精课做了详细的点评,并指出了她的优点和不足。


上海市第二中学李志鹏老师围绕“为什么出发:百年初心如何传?”的总议题,设置四个逻辑严密的子议题,系统阐释“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精神内涵。上海市徐汇区教师教育学院王志安研究员对李志鹏的精课做了详细的点评,指出了其精彩之处和不足点。


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郝凤老师则围绕“国之大者”展开大学阶段教学,以“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为逻辑主线,层层推进,阐明“让人民生活幸福”的时代意涵。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周利方教授对郝凤的精课做了详细的点评,指出了多处亮点。


课程展示结束后,对于四位老师的精课展示,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黄友初教授从教育教学原理角度进行专业点评、上海建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宋艳华教授则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视角,分三个方面对展示内容予以系统评价。


会议进入教学讨论阶段后,来自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的博士李恒、嘉兴市秀州中学教师黄孙齐、上海南汇第二中学教师袁佳琪、上海市五四中学教师李苏婷、上海市浦东新区进才森兰实验中学教师温佳玲、上海市七宝中学附属鑫都实验中学教师朱诗逸分别踊跃发言,这些一线青年教师分享了各自学校的实践和经验,自己的教学改革和感悟,讨论热烈,听者受益匪浅。



最后,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徐剑雄教授作总结发言,他指出,此次观摩会不仅是教学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推动思政教育内涵发展、实现育人目标协同的重要举措,为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供了理论思考与实践参照。

本次观摩会主题鲜明、内容充实、研讨深入,对于深化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程、推动大中小学思政教育在目标、内容与方法上的有效衔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会议在严谨而浓厚的学术氛围中圆满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