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宣传通讯》刊载我院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相关举措和成效的文章

发布者:李芳发布时间:2021-08-16浏览次数:153

近日,上海宣传通讯》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做好理想信念教育”为题刊载张志丹院长撰写的文章,文章着重论述了我院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相关举措和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已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始终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做好理想信念教育,使出“洪荒之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院师生。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同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当前,只有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为党员群众补钙壮骨、固本培元,才能意气风发地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54年学校成立初。作为上海首家马克思主义学院,目前已经形成学科齐全、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平台,积淀了丰硕的学术成果和厚重的学院文化。近年来,学院全力提升科研水平和学术影响力,坚持以学术讲政治,以研究促进全院师生的理论学习,以推进学科建设带动和支撑思政课教学改革。近年来,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课题3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重点项目4项和其他项目20余项,教育部和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项目数十项,在《中国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研究》《哲学研究》和《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数百篇。

二是坚持理论宣讲,实现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协同增效。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革命性特质决定着它必然以改变世界为使命。深刻学习理论,并非为了增加某种“学养”,更重要的是服务社会、应用于实践。学院狠抓学生培养,突出“夯实基础、加强师范、培养特长、注重实践”的办学理念。由教授宣讲团、研究生宣讲团和本科生讲师团组成的马克思主义学生理论宣讲团,则发挥了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协同增效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学院理论宣讲团自2013年成立以来,以菜单式宣讲及点单式服务为特色,走进基层社区、走进“两新”组织、走进大中小学,每年开展理论宣讲百余场,服务人群5000余人次。他们以青年之声发出时代强音,积极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走进社会、走进大众生活,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

三是拓展理想信念教育的方法途径。学院实施以“知信行”为导向、覆盖全员全课程的教学改革,创新“一主二辅三融四合”的教学模式:“一主”即思政课主课堂教学,把理想信念教育融入教材和课堂,打造教师爱讲、学生爱听的思政金课;“二辅”即“闻道中国”“师道中国”专题讲座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理论宣讲团;“三融”即通过讲好上海红色故事将红色文化基因、核心价值观和时事政治融入到思政课教学中;“四合”即专题讲授与讨论答疑结合、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线上网络学习与线下答疑辅导相结合,促进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同时打造虚拟仿真《总书记在上海》等多门一流思政课程,数十个思想金课登上学习强国平台,并作为经验典型被教育部网站推广。

四是建立理想信念教育的长效机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教师应自身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言传身教,在生活中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引路者。学院坚决贯彻总书记指示,通过“导师制”为培养学生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提供制度保障。学院为本科生、研究生选派研究生学术研究导师和社会实践导师,尤其是为本科生选派政治导师,为培养学生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提供指导。学院围绕组织和个人互动、上下联动,通过建立长效机制细化学习任务及计划,扎实推进理想信念教育。学生获得挑战杯国赛、大学生“互联网+”国赛等奖项多项,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会荣获“2020全国高校百强学生社团”称号, 荣获“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马克思主义学生理论宣讲团获“上海青年五四奖章”。

(供稿: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