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讲坛”第四十讲“中国历史研究院藏档案文献与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开讲

发布者:赵梦叶发布时间:2020-12-24浏览次数:473

12月18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明德讲坛”第四十讲在上海师范大学徐汇校区东部光启学术报告厅开讲。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民国史室主任、副所长,“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建设”首席专家金以林教授作了题为《中国历史研究院藏档案文献与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讲座,此次讲座由我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部主任宋佩玉教授主持,我院博士生、硕士生近90人参加。

金教授从海外珍稀档案中党的文献以及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档案馆馆藏档案两个方面,为我们详细介绍了涉及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相关问题。他指出:自改革开放以来,民国史研究由“险学”逐步发展成为全社会关注的“显学”。在新的起点下,如何进一步推动民国史研究的发展,成为近代史研究所不断思考的重点。民国史研究要有所创新,首先要不断发掘新史料,并全面开放给学界研究利用。而港台地区和美、日等国学术机构都保留有大量近代中国的历史文献。最大限度地将其复制,并向学界开放使用,是近代史研究所的职责。金教授表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很早就开始利用有限的科研经费,进行海外文献的复制工作。例如,研究所与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达成引进协议,对该所藏“陈诚档案”和“胡宗南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哥伦比亚大学藏卡尔逊档案;俄罗斯各级档案馆藏党的文献,包含“中国共产党成员个人档案”、列宁手稿等中文、俄文史料与台北中国国民党党史馆达成引进协议,包含大量涉及第一次和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文献及我党领导人的手迹、信函等近年来,研究所得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近代中国海外珍稀文献收集整理与研究”专项资助,开始有计划、大规模地复制海外文献。欧洲各国藏党的文献,近代史所已组织人员成功复制荷兰国家档案馆有关荷兰驻华公使馆档案等。

随后金教授对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档案馆馆藏档案暨海外珍稀文献征集整理工作做了简单讲解。金教授介绍,近代史所档案馆的藏档案文献相比于其他档案馆的最大特点在于,其包括晚清督抚档案、民国名人文献、馆藏“满铁”剪报等。其中,晚清督抚档案的馆藏以私人文献如信函、奏折、电稿、日记等为主,人物涉及晚清各级封疆大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张之洞档案》,约10万页;民国名人文献收藏有民国建立以来,包括孙中山、袁世凯、黎元洪、徐世昌、蒋介石等历任中华民国总统、国民政府主席,以及各届名流保存的档案文献;“满铁剪报”是日本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留下来的剪报资料,馆藏共计三千余册,约60余万页,内容涉及政治、外交、军事、经济、文化、法律、人口、社会等各方面,并征引中外文报刊二百余种。

在互动环节,金教授耐心地为同学答疑解惑。20级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张泽宇同学对“档案史学”的框架进行了提问,他表示“档案史学”某种程度上通过解构中国近现代史的主流叙事进行研究,但是构之后作为研究者重新再建构整个框架体系变得异常困难。金教授表示解构和构是一体两面的两个因素,针对于某个具体文献的需要细致入微的研究,但是历史文献同时也体现了时代背景和历史发展的潮流,而不仅仅是针对于某个个体,所以构和构不能对立起来看。另外,同学提出关于历史发展、文献数据库等若干问题,金教授一一做出解答。

讲座最后,我院宋佩玉教授对金教授的讲座表示诚挚感谢。宋教授指出中国历史研究院藏档案文献的不断增多,不仅推动了学科建设、助力了近现代史问题研究,还给广大研究人员提供一个开放的共享平台。历史文献的研究者要做到尊重历史事实,倡导问题导向,理论指导实践,争取做出更大的成就。


撰稿:葛含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