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马克思主义名家讲坛第16讲“智能系统的劳动及其社会后果”开讲!

发布者:赵梦叶发布时间:2023-12-12浏览次数:95


127日下午,由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师范大学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高校伟大建党研究中心上海师范大学分中心共同举办的“21世纪马克思主义名家讲坛第16讲”在文科实验楼202进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孙伟平教授应邀作了《智能系统的劳动及其社会后果》的讲座,此次讲座由张志丹院长主持,我院全体研究生参加。

孙伟平教授从智能系统的劳动与劳动优势、谁才是合格的劳动者、社会排除与劳动权、教育改革重新审视四个方面进行展开。孙伟平教授通过《九歌》的诗进行生动的举例讲解,由此展现人工智能发展的迅速。他指出目前智能系统的劳动具有较大优势,主要体现在智能系统的体力、速度、耐力都更强,智能系统更可能成为劳动模范,智能系统更能遵守劳动纪律、注重劳动效率,智能系统的更新换代较人而言更加迅速。讲座尾声,孙教授指出,当代青年要在人工智能迅速发展的基础背景下进行职业规划,顺应时代的潮流。

贾淑品教授对孙伟平教授进行了总结,她指出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不仅正在重塑整个社会,而且正在重塑各个行业、职业和工作岗位。由于ChatGPT之类智能系统与普通劳动者相比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工作优势,这不仅对原本由人承担的工作构成严峻挑战,造成汹涌的“技术性失业潮”,而且对普通劳动者提出了更高的工作技能要求。只有做好社会顶层设计,通过教育、培训使每个人不断提升,通过重塑社会分工体系保障每个人的工作权利,在普遍减少每个人的必要劳动时间的基础上增加自由时间,才可能“化挑战为机遇”,让劳动成为每个人“生活的第一需要”,促进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提问环节,23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博士研究生王晨就人工智能劳动主体权归属问题同孙伟平教授进行了交流。

 

本次讲座在人工智能发展背景下对未来职业发展做出展望,青年学子要在顺应时代发展的基础上提升自我能力,做拥有出众能力的时代新人。


供稿/摄影:朱牧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