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讲坛”第三十七讲“问题哲学视阈的当代中国教育”开讲

发布者:彭程发布时间:2020-12-01浏览次数:173

11月26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明德讲坛”第三十讲在徐汇校区东部文科实验楼203教室开讲。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晏辉教授作了题为《问题哲学视阈的当代中国教育》的讲座。此次讲座由院长张志丹教授主持,我院博士生硕士生近60人参加。

晏辉教授的讲座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学说与学科的关系。晏教授首先论述了学说与学科的本质和区别,紧接着提出教师要把课讲好需要具备正确的价值观、一定的理性能力和知识体系三个方面的素养。在讲到理性能力时,晏教授着重强调理论理性,创制理性,实践理性三个方面。第二部分阐述了素养和素质的本质与关系。晏教授强调素养是不学而可以为之,是天生具有的能力;而在生产生活交过程中可以反复使用的能力叫做素质,包括品德,知识,狭义的能力。人持续做事情,绝非某一个要素单独使用,一定是三个要素的并用。素质需要后天习得,需要家庭社会学校三方面的共同努力。在这部分的最后,晏教授讲述了教育的目的是要使有天赋的人变为人才,不能夸大教育的作用,也不能忽略教育的能动性。第三部分阐述了师生关系和教育主体论。晏教授提出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内容上是真理与价值的反映,在形式上则是实践和认识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该遵平等,自由,评估三个原则。同时他提出教育不是只有教师一个主体,而是教师、教育管理者和教育设施共同主导,共同作用。

在互动环节,同学们热情高涨,积极发言讨论。针对关于人生自由的问题,晏教授做了如下回答自由是人在被规定的范围内追求美好事物的权利,具体受三方面的制约一是自由受自然条件的制约;二是自由受社会关系的制约;三是自由受自我意识的制约。

最后,院长张志丹教授作总结发言。他指出:大学之大不在于有高楼大厦,而在于有大师。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要加哲学基础修炼,以学术讲政治,贯彻学习“四个意识,两个维护”同时也要深入学习爱国主义,以情怀论担当,争做时代新人。

  

  

摄影:段 然

撰稿:王 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