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成功主办首届全国大中小幼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高层论坛

发布者:龚影寒发布时间:2020-07-28浏览次数:491

726日,上海师范大学首届大中小幼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高层论坛在腾讯会议举行。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韩震、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陈大文、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宋学勤、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党委书记周增为、东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治东、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杨增岽、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石书臣、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赵美艳、上海市徐汇区康宁科技实验小学校长张深、河北省临西县玉兰小学校长乔培服等20余名专家学者莅临会议并讲话,来自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上海大学、《中国教育报》“理论周刊”、天津科技大学、山东师范大学、长春师范大学、苏州大学、上海交大附中等多家单位以及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专家学者共200余人参加会议。我院院长张志丹教授为大会致辞,介绍了学院的建设情况,同时说明了举办首届全国大中小幼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高层论坛对于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大中小思政课程一体化建设讲话精神的重要意义。



本次论坛共设“大中小幼思政课程一体化设计研究”“大中小幼思政课一体化基本问题研究”“大中小幼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方法与实践”“大中小幼思政课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与评价”四个议题。


围绕议题一“大中小幼思政课程一体化设计研究”,学者们展开热烈研讨和交流。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韩震教授着重论述了关于影响大中小德育一体化的问题。他指出,德育教材的一体化建设在思想理念和机制体系上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体系问题;二是德育课程在教材内容上仍然存在着简单重复的问题;三是大中小学德育课程教材部分内容存在逻辑展开顺序的问题;四是德育一体化思路下思想政治课教材建设的理论研究不足。因此,我们要在国家层面上加强顶层设计,推动各级各类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建设都获得富有成效的内涵式发展。


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陈大文教授从“大中小学法治教育如何循序渐进”的角度展开论述。他表示,问题的关键是要避免简单重复,实现有效衔接,构建小学讲法治故事、中学讲法律规范和大学讲法学观点的分工协作体系。小学法治教育重在生活启蒙;中学法治教育重在规则认知;大学法治教育重在价值认同。我们要引导学生展开不拘一格的讨论,在思想碰撞中增进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认同。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宋学勤教授从“四史”教育融入大中小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性、存在的短板与弱项、实现路径三个角度展开了分析。宋学勤指出,加强“四史”教育是时代要求,更是青少年成长发展的必修课,要把加强“四史”教育作为创新大中小思政课课程体系、深化思政课教学内容改革的重点。


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党委书记周增为表示,思政课是劳动教育实施的主渠道,劳动教育在思政课中有特定的意义和内容。她强调,劳动教育的核心思想是“学习的转化”,思政课的劳动教育不是“劳动知识”,而是为了让学习者变得更有价值。

围绕议题二“大中小幼思政课一体化基本问题研究”,多位学者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东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治东强调,思政课肩负着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本职责,承担着加速民族振兴进程的重要使命,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始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国民教育的全过程。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杨增岽以“网络信息技术融合创新下的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资源共建共享”为题,展开了精彩论述。他表示,我们要结合当前大中小学思政课资源共建共享面临的主要问题,通过搭建信息平台,发挥多方优势来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程资源共建共享。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石书臣认为,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学校立德树人工作的一次重大理念创新,不仅明确了中小学德育课程的新定位,同时也解决了大中小学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赵美艳凝练总结了实践内容模块化、实践环节有序化、实践方式多元化、实践考评科学化、实践机制规范化、实践基地协同化六个关键点,她表示,实现实践教学一体化是统筹推进大中小幼思政课一体化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维度。


本次论坛的第三个议题为“大中小幼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方法与实践”。湖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正军围绕“链的思维”进行探讨,提倡将大中小学思政课串起来、立起来、实起来,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鲁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李丽表示,要着力相同教学主题的课程递进、着力丰富教学形式的课程衔接、着力“三联”“三助”的队伍一体化建设,使大中小幼思政课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段伟着重从课程目标体系进行分析,进而构建从小学到大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课程目标体系,推动思政课内涵式建设。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李寒梅认为,未来的课程一体化建设需要立足于不同阶段青少年的成长特点,在体现课程目标、内容、实施与评价的阶段性特征中,增进培育效果,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四川师范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余华从思想启蒙、感性体验、理性知识、理论认同四个维度,阐述了从小学到大学的测评要点,突出强调了从法治情感到法治实践转化的重要意义。广西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戚杰强结合广西省教育现状,着重阐述了思政课教师的重要性,提倡加强教师配备、加强教师培训、完善考核方式、建立交流机制。


  围绕议题四“大中小幼思政课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与评价”,来自国内的多名基层教育工作者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上海市徐汇区康宁科技实验小学校长张深提倡为学校思政课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平台,从管理机制上予以保障,促进思政课教师的能力素养得到普遍提升。河北临西县玉兰小学校长乔培服分享了学校的成功经验,注重运用榜样力量润泽孩子心灵,扩大讲台,创造平台,联系实际,知行合一,为学生全面发展注入不竭动能。安徽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石旭斋认为,教研共同体构建是深化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一环,要注重科学构建组织活动规则,积极寻求政策、经费、资源和平台支持,致力形成教研共同体高质量教研成果并及时转化应用。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罗健表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培养一体化是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为此,我们要处理好独立性与整体性、衔接性与渐进性、差异性与平衡性、稳定性与发展性等若干关系。《中国高等教育》总编辑唐景莉、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赵银亮、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耿步健、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程娜分别主持了四个阶段的发言。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王建新、天津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朱新华、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孔川分别就三个阶段的发言进行了点评。最后,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志丹为会议致闭幕词。他表示,此次会议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发现了许多耳目一新的原创性学术观点和研究方法,为“理直气壮”讲好思政课提供了不竭动力。思政课建设以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要协同社会各个部门,形成长效机制,将大中小幼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做实、做细。(马宣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