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源唯物史观 解码《德意志意识形态》——经典著作研读分享会第四期如约而至

发布者:杨雪宁发布时间:2025-11-18浏览次数:10


为夯实研究生理论根基,营造学经典、悟原理的学术氛围,1117日,我院经典著作研读分享会第四期在东部园区阳光书房如期举行。本次活动特邀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谢江平教授担任主讲,深度解读《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人是人的最高本质”这一核心命题。


      


谢教授开篇便点明,《德意志意识形态》作为历史唯物主义形成的标志性著作,其对“人的本质”的论述是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关键钥匙。他以“从利己的人到社会人”“从价值人到现实人”“从消费者到生产者”三个层层递进的维度,系统拆解了马克思的思想逻辑:从批判抽象人性论的局限,到揭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再到强调劳动实践对人的本质的塑造作用,每一处解读都紧扣文本原意,又结合当代社会现实延伸思考。讲解过程中,谢教授频繁引述原著段落,结合具体历史语境阐释理论内涵,让抽象的哲学命题变得鲜活可感。针对同学们提出的“如何区分‘现实的人’与‘抽象的人’”等问题,他以校园生活、社会劳动等实例类比,引导大家跳出概念误区,真正把握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人的本质的丰富性。


      


本次研读会不仅提升了我院学子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文本理解力,更强化了将理论思考融入学术研究与宣讲实践的意识。大家表示,将以此为契机,持续深耕经典、筑牢根基,在学思践悟中传承真理之火,担当时代新人。



摄影/撰稿黄廷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