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盾牌热血铸就,人民警察是“人民卫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和平时期,公安队伍是牺牲最多、奉献最大的一支队伍。2025年11月2日,上海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院、美术学院、音乐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与商学院的48名学生,在“形势与政策”课程3位授课教师何洋、黄寂然、耿鑫欣的带领下,走进国内首座公安专题博物馆——坐落于徐汇区瑞金南路的上海公安博物馆,联合开展了一场主题为“回溯警史风云路,共绘平安新蓝图”的“行走的大思政课”。此次活动以沉浸式的学习体验,让师生们共同回溯上海公安队伍从诞生到发展壮大的光辉历程,深刻感悟人民警察矢志不渝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的奉献精神。

穿越时空,回溯警史风云
踏入上海公安博物馆,在展馆讲解员的悉心引导下,师生们首先步入气势恢宏的序厅。多媒体演示的光影流转间,老式警车、泛黄的档案与模拟的犯罪现场依次呈现,仿佛一扇通往历史深处的大门缓缓打开,瞬间将大家带回了上海公安维护城市秩序的峥嵘岁月。当看到公安干警们在各种危险任务中冲锋在前的影像资料时,师生们仿佛触摸到了守护城市平安的坚固盾牌,真切感受到那份责任与担当的分量。

在第一展馆“公安史馆”的“人民公安的创建”展区,1949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安局成立时的机构设置图、各分局印信启用时间表等珍贵史料,宛如一部部生动的史书,生动还原了上海公安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建立新型治安体系所奠定的坚实基础。讲解员特别指出,那份由陈毅市长签署的公安机构成立批复文件,不仅是上海公安事业的重要开端,更是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维护城市稳定和人民利益的生动见证,彰显了党对公安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

致敬英烈,汲取奋进力量
步入英雄烈士展区,公安英烈的事迹展板与多媒体纪念墙交相辉映,营造出庄严肃穆的氛围。当电子相册缓缓展示出为守护上海平安而英勇牺牲的公安英烈们的照片与生平事迹时,讲解员现场讲授:“这些公安英烈用生命践行了‘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庄严承诺,他们的精神不仅是公安队伍的宝贵财富,更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精神动力。”在场师生无不为之动容,此次参观让他们对公安英烈的崇敬之情有了更深刻、更具象的认知,英烈们的精神如同一座座灯塔,照亮了大家前行的道路。

科技赋能,见证刑侦发展
冷色调的灯光聚焦在锈迹斑斑的作案工具、泛黄的审讯笔录等实物证据上,当师生们面对墙上陈列的侦破档案时,展厅内一片寂静,仿佛时间都在此刻凝固。讲解员解释道:“‘于双戈案’是上海刑侦史上利用现代刑侦技术破获的标志性案件。当年,正是通过弹道比对等科学手段锁定了真凶,它标志着上海公安的侦查工作从经验型向科技型的重大转变。”同学们俯身观察着放大镜下的微量物证分析报告,这种将真实案件与刑侦技术发展相结合的展陈方式,让大家对“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有了更具象、更深刻的理解,深刻认识到科技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中的重要作用。

聚焦民生,彰显法治温度
当师生驻足于“户籍改革惠民”全息影像前,2014年户籍制度改革中的一幕重现眼前:民警带着移动办证设备,上门为独居老人办理居住证,曾经需要多趟跑的流程,如今在家门口就能完成。泛黄户籍本上的手写记录与电子屏上的即时办理进度交相辉映,成为治安管理“以人为本”的生动注脚。而在禁毒禁赌互动展区,同学们通过触摸屏查阅上海警方打击跨境贩毒、端掉网络赌窝的典型案例,玻璃柜中封存的毒品原植物与赌博工具,无声诉说着治安管理战线守护社会清朗的坚定决心,让大家深刻感受到法治建设对人民群众生活的积极影响。

传承精神,共绘平安蓝图
历经七十余载春秋,上海公安精神已凝练为守护城市平安的坚固盾牌。公安精神是永不褪色的信仰旗帜,它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更指引着未来的方向。新时代青年当以担当为笔,在城市发展的画卷中描绘属于我们这代人的平安底色。作为上海师范大学“行走的大思政课”活动的重要实践,本次教学创新采用“真实案例呈现+讲解员深度讲解+价值认同升华”三维模式,将公安历史、法治教育与青年责任有机融合,打破了传统思政课的时空限制,让思政教育更加生动鲜活、入脑入心。
(供稿:何洋,赵为嘉;供图:何智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