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丹教授在首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中获特等奖

发布者:赵梦叶发布时间:2019-10-27浏览次数:407

近日,由教育部社科司举办的首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此次思政课教学展示,分为本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本专科“形势与政策”课,高职高专“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研究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进行教学展示。此次教学展示活动是教育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实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优行动”的重要工作之一,是近年来第一次由教育部官方主办的教学展示活动。

该教学展示活动经网络评审、现场评审等环节,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志丹教授作为上海市博士研究生公共课教学展示代表之一,一路过关斩将,最终喜获博士研究生思政课“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组特等奖,也是上海市研究生思政课程获得的唯一的一个特等奖。按照大中小思政课程一体化的研究,博士研究生思政课程“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是思政课程中最具时代性、全球性、开放性,需要综合性的知识背景,因而是驾驭的难度最高的一门课程。

张志丹教授初赛中围绕“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角色”,层层深入,将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历史性逻辑与共识性逻辑展现得淋漓尽致,一举进入最后的教学展示活动。在最终的教学展示中,张教授抽到了该课程的第十章内容“中国道路与世界格局演变前景”,他别出心裁地跳出原有框架,围绕“中国道路的世界意义”展开讲授,运用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入阐述了中国取得令世界刮目相看的伟大成就的原因。他认为,中国道路的成功不仅找到了实现民族复兴的道路,而且为破解“时代之问”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国道路究竟有什么世界意义?张志丹教授着重从三个方面展开讲述:

一是提供了世界文明中的新文明。其成功之道在于立足于历史和文化传统、基本国情,坚守以人民为中心以及新发展理念,提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生态文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等新文明理念,从而打破了西方文明中心论的“文明霸权主义”,充分展显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二是提供了世界现代化的新模式。中国道路能够开辟出世界上现代化道路的新模式,成功的密码在于坚持党的领导与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结合、立足本来与吸收外来结合、政府与市场作用结合等,除此之外,中国道路成功处理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活力与有序的关系以及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各种矛盾关系,使前后两者良性互动、相得益彰。

三是贡献了全球治理的新智慧。中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等贡献了全球治理的中国理念。其次,中国为全球治理而积极行动,其中特别是要改变全球治理的制度、规则和机制的行动。最后,积极承担大国责任,为全球治理体系的重构与完善提供了不少有口皆碑的稀缺性公共产品。

此次教学比赛强手如林,而且规则改革,采取现场抽题,不许使用PPT,鼓励板书等要求。尽管如此,张教授在展示中展现了高度的政治意识,扎实的理论功底,清晰的逻辑,突出的重点,鲜活的案例,合理的板书,优美的书法,生动的语言,得体的手势,加之饱满的精神和充沛的激情,抑扬顿挫,起承转合,一气呵成,短短十分钟,教学风采魅力尽显无遗。而且,其控场能力超强,随着现场工作人员“时间到”牌子举行,讲课最后一句话刚好落在此时。

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此次获奖,是继上一次2019年度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比武中我院教师获奖大包大揽之后的又一大喜事,这是学校和我院高度重视思政课,重视教学创新团队建设,重视关键时候的集体攻关结出又一硕果。下阶段,学校和学院将按照“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素养要求,建设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师队伍,不断深化思想政治理论改革创新,以服务于立德树人为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