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下午,我院于文科实验楼202室举行了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通史研究的几个核心范畴》为主题的讲座,本次讲座特别邀请到了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孙建华教授线上做学术讲座,学院副院长贾淑品教授主持,我院2024级、2025级硕士研究生参加。

孙教授既探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展,总结推进其思想发展的经验、规律与方法,阐明世界性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情景,还对五百余年来其思想轨迹进行阶段性总结;在文化融合维度,深入讨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及传统文化现代化转型问题;在理论建构上,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等关键范畴,明确其内涵与发展趋势。孙教授在出版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形成》著作中,分别探讨思想形成的历史过程、聚焦思想源泉与前提,论证现实可能性与历史必然性,且成果获学术认可。
最后孙教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就是指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中形成的、能够指导和规范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实践和理论创新活动、并随之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思维过程及其结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具有鲜明的实践性、革命性、科学性、民族性、时代性、党性和人民性等显著特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属于社会意识范畴,其孕育、萌发、攀升、形成及其不断地丰富与发展深受中国社会特定的时代要求、历史任务、民族特色及其文化背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只有随着时代发展的要求和中国实际的变化而与时俱进的马甲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才能适应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阶段的历史任务的要求,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获得成功提供思想先导与理论支撑。

讲座结束后,副院长贾淑品教授对本次讲座进行了总结。她表示,孙教授的讲座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等多个层面深入探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不仅让同学们学到知识,而且为同学们论文选题提供了新颖的思路和角度。
拍摄/撰稿:杜冰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