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伟大抗战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 学院各系部举行新学期第一次集体备课会

发布者:杨雪宁发布时间:2025-09-20浏览次数:10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的重要论述,切实推进思政课程内涵建设,919日下午,学院各系部围绕“伟大抗战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举行了2025年秋季学期第一次集体备课会。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部集体备课会在文科实验楼403室举行,教研部主任谢江平主持。院长张志丹指出,要深刻领会讲话中关于抗战精神的历史地位、重大意义以及新时代弘扬抗战精神的实践要求,为将抗战精神有机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教学筑牢理论根基。教研部教师们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就伟大抗战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意义、方法和途径等问题进行深入研讨。大家一致认为,要在思政课教材中寻找与伟大抗战精神的契合点,将抗战精神的内容有机融入相关章节的教学中,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史脉络,铭记历史教训,珍惜和平生活,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内生动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部集体备课会在文科实验楼308室举行。教研部主任贾淑品主持集体备课会。贾淑品教授首先围绕伟大抗战精神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作主备人发言,提出将抗战精神融入“马原”课,关键在于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解读抗战精神本质,同时借助抗战历史案例印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达成“理论+史实”双向赋能的教学目标。与会教师围绕这一目标展开深入交流,初步拟定了将伟大抗战精神有效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的教学方案。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部集体备课会在文科实验楼304室举行,由教研部主任郭力源主持。会上,老师们紧紧围绕伟大抗战精神如何融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展开热烈讨论。大家结合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历史语境,深入探讨了伟大抗战精神的丰富内涵与时代价值,并交流了如何通过案例教学、课堂互动和多媒体资源等多元形式,帮助学生在理论学习中更深刻地理解中华民族的奋斗精神和优良传统,从而厚植家国情怀、增强历史使命感。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部通过腾讯会议平台举行线上集体备课会,由教研部主任徐立波主持。徐剑雄、桂强老、陈礼茂、徐宁等老师结合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就如何将伟大抗战精神有机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建议。徐立波、王亮、徐峰、张磊提出,应加强对中国近现代史上重大历史事件与当代社会发展关联性的讲解,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抗战精神不仅是民族记忆,更是驱动今日中国发展、激励青年担当的强大精神动力,切实增强课程的时代感与育人实效。



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部的集体备课会在文科实验楼202会议室举行,由教研部主任周治华主持。教研部全体教师集体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大家一致认为,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将其融入思政课教学,既是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引导青年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的重要路径。郑海涛、许心、曹宁等老师提出,将伟大抗战精神融入课堂教学,要突出重点,凸显伟大抗战精神与“坚定崇高信念”“弘扬中国精神”等章节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要通过案例教学、情境教学、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与感染力,让伟大抗战精神真正入脑入心,助力青年大学生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思政系的集体备课会在文科实验楼303室举行,系主任张凤池主持。张彬和张磊老师在主备人发言中认为,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中蕴含的爱国情怀、民族气节、英雄气概和必胜信念,是师范生成长成才的重要精神滋养。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也是当前和今后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路径。要引导大中小学生认识到抗战精神在科技攻关、民族复兴中的当代价值,使学生从历史认知升华为精神认同,转化为爱国报国的行动自觉。老师们对此表示认同,并结合本学期任教的课程提出了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的教学设想。



讲好思政课,必须深挖历史富矿,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光辉历程和伟大精神为鲜活素材,把历史的厚重、精神的力量与时代的回响有机融合。此次以各系部为单位开展的专题集体备课会,从不同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特点出发,聚焦伟大抗战精神的时代化阐释与教学转化,问题导向鲜明,研讨交流深入,有效提升了我院思政课教师用好抗战历史“教科书”的能力,推动了抗战精神入脑入心的教学实践创新。学院将持续以常态化集体备课和教学团队建设为抓手,深化伟大抗战精神融入各门思政课的教学研究,努力将这一宝贵精神财富转化为激励学生奋发有为的强大动力。

新学期要有新作为、新气象。作为新学期的第一次集体备课会,各系部还就开学准备工作进行讨论和部署,明确了新学期本科教学的常规工作、重点工作和亮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