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马克思主义名家讲坛第2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内在逻辑的人工智能展开”线上开讲

发布者:陈奕如发布时间:2022-10-24浏览次数:10

20221020日下午,由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师范大学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高校伟大建党研究中心上海师范大学分中心共同举办的“21世纪马克思主义名家讲坛第2讲意识形态专题之一”于腾讯会议平台线上开讲,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上海大学“伟长学者”、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天恩教授应邀作了题为《马克思主义原理内在逻辑的人工智能展开》的讲座。此次讲座由副院长耿步健教授主持,院长张志丹教授总结。我院全体研究生和部分老师参加,另有全国高校众多师生线上直播观看。

 

王天恩教授以人工智能发展对人类解放的未来意义为铺垫,引入讲座主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内在逻辑的人工智能展开。 

第一部分,劳动解放的人工智能实现。王教授围绕“劳动的解放和消灭劳动”“重复性劳动和创造性劳动”“重复性劳动机器承担的发展”“劳动解放的无人工厂发展前景”四个方面说明了人的劳动解放如何通过人工智能来实现。

第二部分,劳动价值创造的对象化。王教授对“创造性劳动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的质和量”及“社会生产发展中劳动的物化积累以及劳动价值论的人工智能展开”进行了具体阐述。

第三部分,人的自由发展的人工智能基础。王教授对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和一切人的自由发展、创造性劳动和人的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区分,并就如何实现从人为物役到物为人役进行了详细了阐述,由此指出了人的自由发展的人工智能基础。

第四部分,人类解放的人工智能条件。王教授对人类解放悖论性处境的人工智能折射、人类解放的人工智能途径、人类真正的历史、马克思的人类共同体思想等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指出人类解放需要相应的人工智能条件。

在交流互动环节,与会师生踊跃提问,就马克思主义原理内在逻辑的内在展开进行交流探讨。王教授针对与会师生提出的“人工智能视域下的劳动异化问题”、“人工智能是否能够消灭社会分工”、“被人工智能所取代的重复性劳动将如何生存”、“人工智能为私人公司所用又当如何”等问题作出详细解答。

 

讲座尾声, 院长张志丹对此次讲座进行总结。他认为,王教授的讲座有高度、有深度、接地气,紧跟时代发展,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人工智能相结合,对于引领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引领我们将意识形态与现代科技结合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最后,院长张志丹教授代表学院再次对王教授的精彩的讲座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寄语马院学子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要重视所学知识与所处时代科技的结合。

(供稿、截图:赵梦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