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师范大学“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揭牌仪式暨“首届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论坛”在上海师范大学举行

发布者:赵梦叶发布时间:2019-05-23浏览次数:619

上海师范大学“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揭牌仪式暨“首届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论坛”会议现场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查建国 仝薇)5月17日,由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上海市毛泽东思想研究会、上海市德育课程教学研究基地、《理论与评论》编辑部联合协办的上海师范大学“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揭牌仪式暨“首届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论坛”在上海师范大学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四川大学、郑州大学、华东政法大学、江苏省委党校等近三十所高校和研究院所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理论与评论》编辑部和《中国社会科学报》等报刊的8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论坛。上海师范大学聘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侯惠勤教授为研究中心名誉主任,聘任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志丹教授为研究中心主任。常州大学红色文化研究院院长朱成山教授主持揭牌仪式。

  上海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张叶江出席揭牌仪式并讲话。张叶江表示,意识形态之重,关乎旗帜方向,关乎国家安全。意识形态工作牵一发而动全身,具有根本性、战略性、全局性意义,它在引领思潮、凝聚人心、推动发展方面有着强大的支撑作用。因此,聚焦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近三年来,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获得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形成了完整的学科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基本建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平台。今天成立上海师范大学“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就是要深入研究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致力于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趋势的整体性分析,推动国内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研究与创新,以服务于新时代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中心主任侯惠勤指出,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新时代,我们仍需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同时,还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的研究。为此,还需要各位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扎扎实实地做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为不断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陈锡喜表示,意识形态是思想上层建筑,具有阶级性、整体性、不平衡性、反作用性和历史继承性等特征,涵盖了哲学、艺术、宗教、道德、政治、法律等诸多领域的思想理论观点。我们应该看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观在当代意识形态理论领域仍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对我们全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有重要助推作用。

  南京师范大学王永贵教授认为,新时代意识形态注重创新,创新的核心在于方法论的创新,因为方法论的创新能够起到牵引作用。在此过程中,有四个方面值得注意:一要有关于科学研判和整体谋划的战略思维;二要有立足实践,寻求突破的变革思维;三要有抓住关键的辩证思维,注意处理“一和多”的关系、“重点和整体”的关系、“正面宣传和舆论斗争统一”的关系;四要有防患于未然的底线思维,强调意识形态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

  南京大学哲学系姜迎春教授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意识形态管理工作更加严格,对错误社会思潮的批判更加深入,工作方法更加注重创新。但在意识形态建设方面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我们还需要加强顶层设计、队伍建设、学科建设。

  中国社会科学院朱继东研究员认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不断深化对意识形态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是新时代的一项重大课题。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坚持正确的原则和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需要我们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增强“四个意识”,强化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自觉承担起抓意识形态工作的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同时,也要在宣传思想工作中,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胡芳教授表示,新时代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应找准着力点进行多维构建:即战略上以增进民族认同感共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情感认同;策略上以日常生活内化意识形态软实力,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认同;内容上让精神文化为意识形态增光添彩,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对外交往上以中国方案的政治正义为核心要义,增强世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认同和制度认同;全球治理上,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基础,增强世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认同。

其他来自全国各地的40多位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围绕会议主题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志丹院长作总结发言,他提出上海师范大学成立“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并开设首届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论坛,对于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今后的发展意义重大。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今后将进一步凝练和明确我院的研究特色和发展方向,进一步力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哲学社会科学实现良性互动,进一步完善马克思主义教学人才培养体系,不断探索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道路,全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引领力。


上海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张叶江出席揭牌仪式并致辞 上海师范大学/摄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中心主任侯惠勤和上海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张叶江为上海师范大学“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揭牌仪式 上海师范大学/摄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中心主任侯惠勤揭牌后作主题发言 上海师范大学/摄

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志丹为论坛致辞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周理主持论坛开幕式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陈锡喜作主题发言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南京师范大学王永贵教授作主题发言 上海师范大学/摄

南京大学哲学系姜迎春教授作主题发言 上海师范大学/摄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朱继东作主题发言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胡芳作主题发言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编辑部主任蒋旭东主持作主题发言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首届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论坛”合影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转自:中国社会科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