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策群力推进案例式教学,学院各系部举行集体备课会

发布者:蔡佳慧发布时间:2025-05-06浏览次数:10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以提升思政课针对性和吸引力为导向推进教学方式创新,4月16日下午,学院各系部举行推进案例式教学专题集体备课会。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部集体备课会在文科实验楼403室举行,教研部主任谢江平主持。院长张志丹首先发言,从案例的选择、呈现方式,到课堂引导、学生互动,再到教学效果评估等方面,详细介绍了案例式教学的实施要点。他表示,开展案例式教学有助于彰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答时代之问、引领实践发展、推动伟大变革的真理力量,对“新思想概论”课程尤为必要。老师们针对教材章节分别提出开展案例式教学的建议,并在交流和讨论中达成诸多共识。大家一致同意,案例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具有典型性和启发性,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部集体备课会在文科实验楼410室举行。教研部主任贾淑品主持集体备课会。她表示,在传统的大学课堂中,知识传授往往以教师单向输出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理论的模式进行。开展案例式教学于“原理”课教学来说就是实现理论与实际的连接,引导学生在现实中深化理论认知。与会老师认为,案例式教学通过真实情境的再现,架起了抽象理论与现实问题之间的桥梁。此外,案例式教学有利于提升互动性与参与感,引发多维碰撞,激发创新思维。还有老师提出,案例式教学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案例的选择上需要兼顾典型性与开放性,避免预设单一标准答案;学生需提前深度预习案例材料,摆脱“等答案”的惰性思维。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部集体备课会在文科实验楼304室举行,由吕红艳老师主持。石书臣教授在发言中提出,推进案例式教学,重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应该将打造经典案例式教学实践纳入教研团队建设的主要内容和目标,与其他内容和目标协同推进。与会教师结合本课程教学改革的长期目标,并在总结前期“三库”建设成果的基础上,深入讨论开展案例式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备课会明确了推进“有温度、有深度、有力度”案例式教学研究与实践的任务,并将任务落实到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部的集体备课会在文科实验楼402室举行,由学院副院长徐剑雄主持。徐宁老师首先分享了她对案例式教学的看法。她认为,适合本课程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有很多,例如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教学法等,案例式教学有其独特性,应该善用之。运用多媒体资源、历史资料、实地考察等手段能够有效提升案例式教学的效果,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随后,与会教师结合本课程的特点深入讨论了案例式教学融入教学全过程的价值和路径。备课会上,老师们还讨论了本学期教学进度,并确定了本学期开展“行走的大思政课”的方案。



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部的集体备课会在文科实验楼308室举行,由教研部主任周治华主持。学院副院长耿步健在发言中表示,“思想道德与法治”是针对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面临的思想道德与法治问题而开设的课程,特别适合采用案例式教学。同时,本课程作为我院新入选上海市高校市级一流本科课程,理应在探索和推进案例式教学方面发挥示范效应。许心老师分享了开展案例式教学的做法和经验。她认为,在讲授职业道德时,深入挖掘校史中的案例资源,例如贺宝根老师以生命守护师魂的案例,激发师范生思考和讨论师德的崇高性,既能提升教学的针对性,也能提升教学的吸引力。与会其他教师也就教材中的章节提出了进行案例选择和教学设计的建议。



思想政治教育系的集体备课在文科实验楼303室举行,由系主任张凤池主持。在明确思政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师范认证中期考核等重点工作的基础上,备课会聚焦课程结构优化和教学改革,探讨了专业课程开展案例式教学的必要性。与会教师围绕案例式教学对于提升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适应大中小思政一体化建设的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意义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思政专业课程要结合自身特点开展案例式教学,要注重引导和激励本科生参与案例式教学中来。会上,还组建了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个论课程案例式教学的教师团队。

讲好思政课,必须善用社会大课堂,以新时代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为内容支撑,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此次以系部为单位举行的6场集体备课会,从不同课程教学改革创新的要求聚焦案例式教学,问题意识明确,备课效果显著,发挥了推动我校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作用。学院将继续以教研交流活动和教研团队建设为抓手,推进思政课探索和优化案例式教学,努力发挥新时代伟大变革成功案例的教育激励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