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8日上午,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静老师带领舞蹈学、音乐学、音乐表演、录音艺术等专业的学生赴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开展“行走的思政课”教学活动。张老师带领同学们重温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开展一场穿越时空的精神对话,四十多名学生通过实地参观感悟初心使命,强化责任担当。
同学们在“行走的思政课”中进行沉浸式学习,通过文物、文献、影像与场景还原等方式,全景式地了解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泛黄的《共产党宣言》首译本、手写党章原稿、复刻的会议场景等珍贵史料,生动还原了1921年开天辟地的伟大时刻。同学们驻足珍贵文献前,用手指轻触多媒体屏幕上跳动的“南陈北李”书信原件时,感受到百年前那场跨越时空的思想激荡。同学们凝视着十二位代表的铜像,体会到先辈们以超越时代的远见和胆识点燃改写中国命运的星火。一大会址不仅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起点,也是新时代新征程的精神坐标。
同学们在“初心唤醒室”,用AR技术“穿越时空”与李大钊对话,那些关于信仰的追问在虚实交织中获得新的注解。同学们在“伟大建党精神”镜面前,32字的鎏金铭文将百年征程映照成当代青年的精神图谱。同学们在多媒体沙盘前,看到一大会址与现今浦东天际线的时空叠映,直观感受到百年沧桑巨变。这种历史与现实的强烈对比,印证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真理。这场“行走的思政课”让红色记忆不再是尘封的档案,而是流淌在血脉里的精神基因。中共一大会址所承载的革命精神,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动力。
活动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这堂“行走的思政课”收获满满,他们深刻认识到,先辈们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为了人民的幸福和民族的复兴,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他们的精神激励着我们每一位新时代的青年,要将个人的理想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站在新时代,回望初心,这份跨越百年的精神力量,激励着同学们以坚定信念续写奋斗篇章。
“行走的思政课”让我们触摸到历史的温度。馆内陈列的一件件珍贵文物、一幅幅历史照片,生动再现了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发展的光辉历程。青年的责任不仅是传递火种,而是在历史坐标中校准人生航向。
——2023级舞蹈学宋菲尔、牛奕童等
新时代音乐学子,我们不仅要精进技艺,更要传承这份精神谱系,让艺术创作扎根人民、服务人民,用音符传递信仰的力量,奏响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青春乐章。
——2023级录音艺术罗佳侣、吴笑冬等
“行走的思政课”使我们真切触摸到革命者以血荐轩辕的忠贞。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铭记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将先辈们的精神转化为前进的动力,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书写属于我们的辉煌篇章。
——23级音乐表演专业孙逊、谢熹盈等
这堂“行走的思政课”,让我更加明白“初心”的分量。在新的历史征程中,我们更应传承这份初心,努力学习,勇于担当,用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宗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2023级音乐学杨豪、江舟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