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是基,笃行为要。为进一步加强对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学懂、弄通、做实。4月9日,由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新时代内蒙古高校党建研究基地、内蒙古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研究基地联合主办,内蒙古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上海市德育课程教学研究基地、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高校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研究中心上海师范大学分中心相携承办的“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理论研讨会在线上成功举办。会议主会场设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内蒙古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线上线下共600余位专家学者参与了本次研讨会。
开幕式由教育部思想道德与法治教指委委员、内蒙古自治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组组长、内蒙古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长李春晖教授主持。内蒙古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闫凤鸣进行了热情洋溢的致辞。闫凤鸣书记在致辞中介绍了内蒙古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历史沿革和办学情况,表达了对与会专家助力支持内蒙古教育事业的真诚谢意,并衷心祝愿沪蒙联合走得越来越好、越来越远。
主旨报告环节由教育部“四史”教育教指委委员、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志丹教授主持。
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党组副书记李慎明研究员作了题为“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主旨报告。
他指出,“两个确立”对于今年胜利召开党的二十大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理论、政治、组织以及舆论基础,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决定性意义。只有把“两个确立”放到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我们党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里,放到始终存在的激烈异常的国际斗争中,才能真正深刻理解两个确立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要正确对待建党百年四个不同时期,特别是要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不同历史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离不开新民主主义革命创造的根本社会条件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奠定的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无论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还是从始终存在的异常激烈的国际斗争中来看,我们这样的大党大国,必须有一个在实践中形成的坚强正确的领导集体,在这个领导集体中必须有一个坚强正确的核心。这也是“两个确立”的重要意义所在。
四位专家在主题报告环节进行了精彩发言。此环节由内蒙古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刘勇教授主持。
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辛鸣教授从“马克思主义政党建立的客观规律、核心地位锻造政治团结、指导地位实现思想统一”三个方面阐释了“两个确立”的政治自觉。马克思主义政党建立的客观规律要求我们从中国共产党是什么,中国共产党要干什么这一体现政党属性和政党地位的关键问题出发,明确中国共产党是区别于其他利益同盟型政党的使命型政党,担负着改变世界的历史重任,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要加强政党的同心团结,团结需要核心,“两个确立”就是党加强政党力量的核心源泉。核心地位锻造政治团结,在遵义会议、中共七大、改革开放等党的历史上的重大关头,都体现出坚强核心地位对政治团结的重要性,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在每一个重大关头、重要节点都亲自出征,习近平总书记是党和人民共同的选择。指导地位实现思想统一,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的发展需要有统一思想方能行稳致远,不论是全过程民主还是坚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西方民主”和质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坚定回应。
中央党校党建部张希贤教授着重强调了第三个历史决议的历史地位和自我革命的重要意义。他指出,第三个历史决议不仅对党的百年奋斗作出了历史总结,具有伟大意义和重要精神实质,也以百年历史告诉未来:必须坚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世界化的理论轨道,必须坚持始终密切联系群众,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群众轨道,必须坚持勇于自我革命的轨道。何为勇于自我革命?第一是外靠发展人民民主,加强人民监督,内靠从严治党,内外合力;第二是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第三是反腐败,勇于刀刃向内,刮骨疗毒。如何勇于自我革命?一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二要以思想建设为基础;三要以作风建设为抓手;四要打好反腐败的攻坚战、持久战;五要加强党组织体系建设;六要不断实现党的自我革命的制度体系升级。
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佑新教授从现实实践、继承发展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三个维度分享了如何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的感想。从现实实践来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和理论飞跃,根源于不同的实践和时代,是对不同的时代之问的回答,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新时代的时代之问的解答。从继承发展传统文化来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深植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之中,深刻汲取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典范,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来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大理论成果,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的重要理论结晶,书写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篇章,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原副院长、副书记陈松友教授以“两个确立”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为主题对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进行了解读。他指出,“两个确立”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本质要求,是深刻总结党的百年奋斗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伟大实践得出的重大历史结论,是体现全党共同意志、反映人民共同心声的重大政治判断,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最大的政治成果。“两个确立”有其科学的理论逻辑、深厚的历史逻辑,鲜明的实践逻辑。
会议总结环节由内蒙古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张瑞军主持。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志丹教授就本次会议聚焦的鲜明主题进行了精彩总结。他指出,建党百年伟大成就雄辩地证明了中国共产党堪当“最有理由自信”政党的美誉。新时代,面对内在相互激荡、深刻互动的“两个大局”,从主体、理论、历史、实践和信仰等维度深入阐释“坚定对党的领导自信”的内涵,并聚焦培根铸魂、实践创新和党建引领三个重要支点来进一步夯实“坚定对党的领导自信”的实践进路,从而为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和精神支撑。
(供稿: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