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主办高校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研究中心上海师范大学分中心成立仪式暨伟大建党精神教学资源转化学术研讨会

发布者:龚影寒发布时间:2022-01-12浏览次数:156

我校主办高校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研究中心

上海师范大学分中心成立仪式

暨伟大建党精神教学资源转化学术研讨会

20201030日,由上海师范大学和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主办、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协办高校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研究中心上海师范大学分中心成立仪式暨伟大建党精神教学资源转化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师范大学召开。研讨会以“伟大建党精神及其教学资源转化”为主题,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更好地弘扬革命传统、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践行党的初心与使命。

高校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研究中心现设若干分中心和协同单位。我校与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大学、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十所高校成为首批分中心,各校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

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副书记、上海市教委副主任闵辉,上海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林在勇,上海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葛卫华,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宣传处处长耿绍宁,上海市教委德育处处长沙军,上海师范大学宣传部部长张文潮,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刘凤、院长张志丹及来自各高校的专家学者、编辑记者出席会议。在此次会议开幕式环节,闵辉和林在勇为高校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研究中心上海师范大学分中心揭牌。

闵辉代表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向高校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研究中心上海师范大学分中心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上海教委工作党委将上海师范大学作为十个高校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研究中心之一,并将特色方向聚焦伟大建党精神的教学资源转化,是考虑到上海师范大学在教育研究和实践方面的深厚积累和独特优势。并借此次会议,就高校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研究中心上海师范大学分中心建设提出了建议和要求,即“三个突出”,一是突出育人导向;二是突出学科交叉;三是突出系统集成。

林在勇代表上海师范大学党委和行政向参加研讨会的各位代表表示诚挚的欢迎,向支持会议的各方致以诚挚的感谢,他表示,此次会议召开于建党百年之际,可谓恰逢其时,意义重大。林书记指出:分中心将聚焦伟大建党精神教学资源转化的研究和实践,为服务上海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期待这次会议能够成为高校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研究中心上海师范大学分中心探索伟大建党精神教学资源转化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新起点,取得新成效。

张文潮宣布分中心特聘研究员名单,分别是侯惠勤、忻平、苏智良、王炳林、齐卫平、陈大文、陈挥、田芝健、徐光寿、高红霞。其后,葛卫华、耿绍宁、沙军为特聘研究员代表颁发聘用证书并合影留念。

在会议的学术研讨环节,上午举行线下学术研讨。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聘教授、博导齐卫平,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导张志丹,上海交通大学建党精神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陈挥围绕伟大建党精神发言。齐卫平教授对建党精神进行了概念界定和定位,指出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题在奋斗中形成的,体现出了中国共产党的思想信仰、宗旨、价值取向、遵循准则和工作作风,同时指出建党精神是区别于其他政党的精神标识。建党精神区别于其他一般概念,建党精神没有具体的归入到哪个历史阶段,体现出了建党精神是贯通历史、现实和未来的。此外,他认为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资源,建党是中国共产党精神发展史的起点,是中国共产党各种革命精神形成的源头,并在长期的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精神。他从党的奋斗起点和整个历程来理解和把握伟大建党精神,深挖其中的厚重历史底蕴。张志丹教授在发言中指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对解决中国问题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当今世界问题的解决提供经验借鉴,建党精神是党的理论创新,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世界的发展离不开伟大建党精神。陈挥教授以邹韬奋的具体事例、从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角度来阐释中国共产党人传承伟大建党精神,给新时代知识分子传承伟大建党精神以启示。此外,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副教授韩洪泉对伟大建党精神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嘉兴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高凡夫提出了关于深化伟大建党精神研究的几点思考。


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聘教授、博导陈大文,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

授、博导高红霞,同济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副教授运迪和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导闫坤如等围绕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进行了深入交流。陈大文教授从伟大建党精神如何融入思政课教学展开探究,他认为思政课的根本目的是发挥育人作用,其主导观点是要坚持一体化,有系统化的思路,即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不能为了融入而融入,而是要有目的性,同时要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加强整体设计,注重培养学生对伟大建党精神的认同感,使学生更易接受。高红霞教授立足课堂教学实际,探索课程思政红色文化的表述方式,认为情感法、说明法和空间变迁法可用于红色文化的表达。运迪副教授对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内容和路径提出对策性建议,为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有益思考。闫坤如教授指出应在思政课改革的过程中注重红色资源的挖掘。此外,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徐立波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为例,探讨把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

下午,进行线下研讨会,部分专家学者代表通过线上的方式进行学术交流分享。上海建桥学院教授朱漪从红色歌曲的角度,探索红色文化与思政理论课有机融合;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陈苏珍通过对红色家风研究的梳理和展望与红色文化相联结;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从弘扬红色文化故事的途径、意义进行分享;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常佳琪从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逻辑进路展开探析。此外,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王成、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研究生束晓冬、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张明月、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杜雨果围绕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意蕴、宣传路径进行了简短发言。

在学术研讨中,《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编辑部副主编姚涵、上海建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宋艳华、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丁彩霞,上海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王芳主持此次会议,华东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导徐家林,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教授徐光寿,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张润,《中共党史研究》编审薛承和《上海宣传通讯》编辑部主任吕东卉作为发言的点评人,他们对各位学者精彩发言进行点评。

会议总结环节由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徐剑雄主持,他说,此次会议共收到参会论文130余篇,围绕伟大建党精神教学资源转化和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这两个主题进行研究,这次学术会议达到了思想火花碰撞、学术观点交流、精神境界提升的目的,会议圆满成功;同时,他宣布了论文获奖名单。

最后,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耿步健对参会领导、专家、学者、主持和点评表示感谢,对协办单位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支持表示感谢,对各位线上参会的专家学者的理解表示感谢,并指出将努力加强高校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研究中心上海师范大学分中心建设和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并宣布会议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