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常年举办思政课教师实践研修班、党政干部培训班的通知

发布者:徐剑雄发布时间:2024-08-18浏览次数:10

关于常年举办思政课教师实践研修班、党政干部培训班的通知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中国革命的摇篮,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和红色资源。上海是中国第一大城市,是中国大陆的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上海创造和打破了中国世界纪录协会多项世界之最、中国之最。目前,上海正在秉持“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近年来,依托我校联合国教师教育中心,教育部研究基地都市文化研究中心、高校伟大建党精神研究中心分中心、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修基地等省部级以上平台,依托我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国家A类学科的学科优势,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已经成功举办全国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研修班和党政干部培训班数十期,积累研修培训的丰富实践经验。

为了进一步提升全国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的素质能力,拟2024年继续常年举办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实践研修班和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培训班。

实践研修计划如下:

一、研修时间

根据实际情况和研修、培训对象需求,可以按5天或7天日程开设研修班和培训班(特殊情况另行商议)。

二、研修内容

1.理论学习。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国式现代化等专题报告。

2.实践教学,组织4-5场现场教学与考察活动,教学点包括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红色教育基地、上海城市现代化建设特色区、乡村振兴示范村、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等。(详见附录2

三、研修费用

根据《中央和国家机关培训费管理办法》收取研修费用。

四、联系报名

联系人:姚承志、刘君莉

办公电话:021-64324180

地址:上海市桂林路81号文科实验楼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五、研修案例日程安排(可根据培训实际,菜单式安排)

案例1

时间

活动安排

食宿

第一天

全天

报到(地点:上海师范大学外宾楼)






上海师范大学外宾楼

第二天 

上午

1.开班仪式(领导致辞、公布研修任务、学员分组)

2.理论学习:专题报告

下午

实践教学: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

第三天

上午

实践教学:上海龙华烈士陵园

下午

实践教学:上海市杨浦区滨江公共空间——滨江打捞局段码头工业遗存(习近平总书记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 提出地)

第四天 

  


上午

参观朱家角古镇,了解海派文化

下午

实践教学:陈云故居暨青浦革命历史纪念馆

第五天

全天

实践教学:南湖革命纪念馆



第六天



7

上午

实践教学:青浦莲湖村(党建引领乡村振兴)

下午

专题教学研讨:围绕研修主题,分组开展教学案例展示

全天

离会



案例2

时间

活动安排

食宿

第一天

全天

报到(地点:上海师范大学外宾楼)






上海师范大学外宾楼

第二天 

上午

1.开班仪式(领导致辞、公布研修任务、学员分组)

2.理论学习:专题报告

下午

中学思政课教学观摩、交流:位育高级中学

第三天

上午

实践教学:上海龙华烈士陵园

下午

实践教学:上海市杨浦区滨江公共空间——滨江打捞局段码头工业遗存(习近平总书记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 提出地)

第四天 

  


上午

参观朱家角古镇,了解海派文化

下午

实践教学:陈云故居暨青浦革命历史纪念馆

第五天 

  


全天

离会


主办:

上海师范大学

全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联盟

承办:

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社会实践研修基地(上海师范大学)

教育部“学习型社会背景下大中小思政课教师研修改革创新”项目组



2024118

六、上海师范大学介绍

上海师范大学是上海市重点建设高校,是一所以文科见长并具教师教育特色的文、理、工、艺等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

学校创建于1954年,1956年成为本科院校,1981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确定为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86年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17年入选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实施院校。2019年成为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学科)建设试点单位。2021年整体进入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行列。

学校历来重视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切实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确保党的意志主张在高校落地生根,确保学校始终成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学校入选首批上海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示范高校、首批上海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创建单位,教育学院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人文学院获批上海高校课程思政重点改革领航学院,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3个,获批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6人,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

  学校学科门类齐全,教学成果丰硕。现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农学、艺术学等11个学科门类。学校设有20个学院,拥有在读全日制本科学生20000余人,研究生8900余人,留学生1000余人,成人本、专科学生6400余人。学校现设91个本科专业;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1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33个,专业学位硕士点21个,9个博士后流动站。学校现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3个上海高水平优势学科;11个上海高校高峰高原学科;11个上海市重点学科;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26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专业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4个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教育部和上海市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9个上海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级新文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个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个国家级新农科研究与实践项目;3个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4个上海市级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2个上海市级新工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1个上海市级新农科研究与实践项目;8个上海市属高校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建设项目;18个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建设项目;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6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6门;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上海高等学校一流本科课程32门;上海高校市级精品课程61门;上海高校示范性全英语课程16门;上海高校市级重点课程309门;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1人;全国教材建设奖基础教育类一等奖1项(分册主编)、二等奖6项(主要编者单位);全国教材建设奖高等教育类二等奖1项(副主编);首批上海高等教育精品教材6本;2018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2017年获上海市教学成果奖32项。

学校拥有一批实力较强的实验室和科研基地。现有1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二类机构“教师教育中心”;1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1个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试点);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3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1个上海市国际联合实验室;2个上海高校重点实验室; 1个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第一批); 1个教育部国际教育研究培育基地;1个教育部区域与国别研究培育基地;1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合作共建研究中心;1个上海市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3个上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上海市协同创新中心(培育);1个上海市前沿科学研究基地(培育);1个上海市重点智库;2个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12个上海市人文社科研究和决策咨询基地;4个上海市高校E-研究院;1个上海高校智库;1个国家重点培养人才基地;1个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1个上海市中小学在线教育研究基地;1个上海市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基地。学校主办或承办28种学术期刊(含集刊),其中《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是全国三大社会科学文摘期刊之一。

学校科研实力雄厚。五年多来,学校共获得国家级项目603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26项(含艺术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2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4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1项(子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8项(含子课题23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8项(含3项合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4项(含3项合作);各类省部级项目605项,获得省部级及以上优秀成果奖励81项。

学校师资队伍结构合理,优秀拔尖人才辈出。现有教职员工3082人,具有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人员1238人,其中获国家级人才50人次,获省部级人才350人次。现有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4个上海市创新团队。此外,学校还组建了一支600余人的兼职教师队伍。

学校办学资源丰富。现有徐汇和奉贤两个校区,占地面积约135万平方米(约2022亩)。校舍建筑面积72余万平方米。两个中心图书馆藏书330余万册;其中,馆藏古籍近12万册,善本古籍1350余种,于2009年被授予“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有120个电子文献数据库,其中8个为具有馆藏特色的自建数据库。建在学校的上海高校瓷器艺术博物馆是上海市十大高校民族文化博物馆之一。

学校履行为基础教育服务使命,办好优质附属学校集群,努力在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办家门口好学校等方面起到表率作用,服务上海教育公共服务供给和保障水平的优化提升、服务中西部基础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学校基础教育集团在沪、浙、苏、皖、豫、陕、疆、滇、黔、宁、琼等地建有附属学校近70所,已成为服务上海、面向长三角、辐射全国的优质基础教育品牌。

学校重视国际化办学,对外交流合作广泛。被列入来华留学生中国政府奖学金院校,是上海市外国留学生预科基地。学校与全球六大洲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多所高校和组织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与美国、英国、德国、荷兰、俄罗斯、法国等6个国家的7所高校合作举办10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日本福山大学和非洲博茨瓦纳大学建有两所孔子学院。是现代地方大学国际联盟和沪港大学联盟的创始成员院校。

建校以来,学校始终秉承情系教育的理念,在“厚德、博学、求是、笃行”校训的引领下,传承弘扬“师道永恒”的师大精神,涌现了一大批名师大家。同时,学校培养的毕业生,活跃在基础教育的一线,其中有上海市教育功臣、中小学特级校长和特级教师,他们以高尚的师德和卓然的成绩,不断拓展深化着师大教师教育的文化根基和精神血脉。

在新的征程上,学校将围绕教师教育创新和优势学科提升两大优先战略,秉持“做强师范、做优学科、协同支撑、创建一流”的基本原则,服务国家战略和上海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加快建设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




七、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介绍

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渊源悠久,是上海乃至全国较早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和研究的单位之一。1954年建校伊始,就创立了政治教育专修科,之后改设马列主义教研室,后又更名为马列主义理论教研部。1981年,成立了隶属于校党委的德育教研室。1988年,德育教研室改建为思想政治教育教研室,后并入马列主义理论教研室。1996年在原政法系、马列主义教学部、商学院的基础上成立法政商学院,马列主义教学部改称社科部,社科部设立四个教研部,政法系改为思想政治教育系。2008年,以社科部为主体,合并思想政治教育系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成为直属学校独立的二级学院,这是上海第一家马克思主义学院。

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筚路蓝缕,薪火相传,厚德载物,博学笃志,积淀了丰厚的学术底蕴和浓郁的学院文化,培养了李君如、沙海林、马春雷等一大批知名校友。“抗大走来的哲学家”周抗曾经担任上海师范大学政教系名誉主任。作为上海高校首家马克思主义学院,从上级领导到学校党委和各部门领导都高度重视和支持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展,经由李进、周中之、张允熠、蒋传光、石书臣、汪青松、周书俊、张志丹等历任学科负责人或院长的开拓奋斗,特聘教授、学院名誉院长、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先生的关心指导,以及学院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学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形成了学科平台高、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基地。

学院是上海市教委首批建设的5个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之一。学院按照教学科研的需要,建立了“七部一系”,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研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部、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部、形势与政策教研部、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思想政治教育系。另设省级研究机构3个:上海师德研究海与评价中心、上海市德育课程教学研究基地、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点研究基地等研究机构;校级研究机构4个:上海师范大学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心、上海师范大学经济伦理研究中心、上海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省级研究会上海市毛泽东思想研究会挂靠本院。

学院拥有实力较为雄厚、结构较为合理、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现有专职教职工85人,其中教授20人、副教授21人。拥有博士生导师15人,硕士生导师27人。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达到专任教师总数的85%以上。拥有兼职教师56人,其中有以李君如、侯惠勤、韩庆祥、鲁品越等为代表的特聘教授、兼职教授、特聘研究员25人。其中,拥有全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人,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和专家3,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上海市高校思想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

学院承担着全校学生的公共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任务,以及思想政治专业本科生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硕士、博士)专业课的教学工作,多年的辛勤耕耘,在教学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学院有3项校级精品课程、3项专业主干课程;获上海市精品课程4门,上海市教学成果奖3项,校教学成果奖4项,获上海市优秀教材奖2项。学院教师参编马工程教材《伦理学》,“中国系列”课程“思想强国”“疫情防控的中国力量”(市级精品课程)等具有全国性影响。上海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上海市高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1人,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2017年度影响力人物1人。教育部全国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入选者2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影响力人物、影响力提名人物3人。

学院高度重视思政课教学改革,“大思政”课教学改革实践被《光明日报》报道后,反响强烈,得到高校同仁认可。学院以推进马学科建设带动和支撑思政课教学改革,实施以“知信行”为导向、覆盖全员全课程的教学改革,创新“一主二辅三融四合”的教学模式(“一主”即思政课主课堂教学;“二辅”即“闻道中国”专题讲座和“上师大马院理论宣讲团”;“三融”即通过讲好上海红色故事将红色文化基因融入到思政课教学中;“四合”即专题讲授与讨论答疑结合、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线上网络学习与线下答疑辅导相结合),促进大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改革成果引起积极反响,并作为经验典型被教育部网站推广。

经过多年努力,学院已建成了学科齐全、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平台。1954年设立上海最早的政治教育专业(专科),1996年,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硕士点设立。2006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二级学科博士点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点同时设立。另设有课程教学论(思政方向)二级学科硕士点和“教育硕士”(思政)专业学位点。2009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获批上海市教委批准的第一个马克思主义理论重点学科。2013年,学院成为上海市德育课程教学研究基地。2014年,学院获批上海市属高校中唯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后流动站。2018年,学院获批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授权单位(上海五家一级学科博士点之一,市属高校的唯一)。2020年,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由此,学院建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思想政治教育本科→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点→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流动站”的完整的学科布局,形成了从思政本科到博士生、博士后培养的一体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科研体系、人才培养体系。

学院现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流动站,学科教学(思政)、思政课程与教学论两个教育学硕士点,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师范),拥有齐全的人才培养体系和学科体系。

近年来,学院全力提升科研水平和学术影响力。学院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4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课题子项目5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重点项目4项、年度项目18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27项,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项目19项。在CSSCI杂志上发表了数百篇学术论文,数十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全文转载。学院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理论、思想道德教育和党的法制思想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具有全国性影响。学院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十余项,服务于中央和国家部委、上海市有关部门的咨询报告、智库报告多项。《政治人类学》进入CSSCI集刊;《理论经纬》辑刊创刊已经十年历史,积淀丰厚;微信公众号“上师马院学术在线”“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等在学界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学院已形成特色鲜明、辐射区域、成效显著的党建工作平台。在志愿服务、理论宣讲等方面,学院与中共二大、中共四大建立了广泛合作;在组织共建、文明共创等方面,学院与徐汇区康健街道、奉贤区海湾旅游区、上海教育报刊总社等建立了党建共建。由教授宣讲团、研究生宣讲团和本科生讲师团组成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宣讲团,发挥了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协同增效的作用。近年来,学院党建工作入选全国“两学一做”优秀案例、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优秀主题党日案例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生支部获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本科生所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会团支部荣获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全国活力团支部、上海市五四红旗团支部、上海市优秀大学生理论学习型社团等荣誉。

近年来,学校党委高度重视,“理性平和、团结奋进、开拓创新”良好的学院文化已经形成,师生同心、砥砺奋斗,学院发展迅猛,享誉国内。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位居国家第一方阵、国家A类学科。今后,我院将继续在学校党委领导下,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努力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打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新优势,不断实现发展的新跨越,以不辜负新时代新使命。






附录1:实践教学活动地点参考名录

(一)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1.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

2.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

3.中共“四大”纪念馆

4.上海龙华烈士陵园

5.宋庆龄陵园

6.上海博物馆

7.“南京路上好八连”事迹展览馆

8.海军上海博览馆

9.陈云故居暨青浦革命历史纪念馆

10.鲁迅纪念馆

11.江南造船博物馆

12.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

13.国歌展示馆

14.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主题展馆

(二)上海市部分红色教育地点

1.《共产党宣言》展示馆(陈望道旧居)

2.《新青年》编辑部旧址

3.中共上海地下组织斗争史陈列馆暨刘长胜故居

4.上海毛泽东旧居陈列馆(威海路583弄)

5.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沪办事处旧址(思南路73号、71号)

6.上海淞沪抗战纪念公园

(三)上海城市现代化建设特色区

1.上海市杨浦区滨江公共空间——滨江打捞局段码头工业遗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

2.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街道古北市民中心(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的首提地)

3.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洋山保税港区

4.上海市青浦区金泽镇莲湖村(全国生态文化村、上海市乡村振兴示范村)

5.上海豫园

(四)长三角红色场馆

南湖革命纪念馆

附录2xxx(单位)参加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研修人员名单:

序号

姓名

身份证号码

手机号

备注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