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而行之,善而用之:我院聚力打造“行走的大思政课”

发布者:赵梦叶发布时间:2024-06-11浏览次数:10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为内容支撑,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我院各教研部精心组织,聚力开展“感悟思想伟力·行走的大思政课”现场教学活动,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协同育人,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

522日,我院院长张志丹带领自己任教的美术学院本科生,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堂搬进上海龙华烈士陵园,开展“英雄壮歌——行走的大思政课”。在鲜花簇拥的初心大道上,师生结合个人感悟围绕“伟大建党精神”展开讨论,进一步加深了对党的理想信念、初心使命、根本宗旨的认识。

在龙华烈士纪念馆,师生学习参观了党的历史中上海涌现出的257位英雄人物的生平事迹,共同回顾党的奋斗历程和历史经验,进一步加深了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在“胜利的奋争”展厅,师生详细了解了上海解放的历史,张志丹老师以我校音乐学院老教授徐炜喊出“上海解放”第一声的故事作补充,强调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的历史时刻,我们更要深刻认识到红色江山来之不易、红色基因赓续传承的重要意义。在互动式探究环节中,同学们对学习内容上的兴趣点和触动点进行了提问,老师和讲解员一一细致解答。

529日,我院教师带领学生兵分四路前往中共“二大”旧址、上海社会科学馆、青浦莲湖村、我校校史馆,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主题,接续开展“行走的大思政课”现场教学活动。

  在中共“二大”旧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部青年教师徐立波、徐宁、桂强带领任教班级的本科生重温党的光辉岁月。在中共二大纪念馆第一展厅,师生了解到中共二大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意义。在党章展示走廊,师生共同学习了中国共产党首部党章的基本知识以及有关中国共产党党章的历史发展。通过对党章历史发展过程的学习,同学们也深刻认识到这也是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沧桑,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过程。

在上海图书馆东馆6楼上海社会科学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部的青年教师孟丽荣、孙洲,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部的青年教师王剑峰带领档案学、汉语言文学、古典文献学等专业的本科生走进“来自特里尔的问候——马克思生平与著作展”的展厅。今年是马克思诞辰205周年、逝世140周年。在实景化的展厅中,师生更加直观地了解马克思的成长过程、理论建树和历史贡献,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艰难历程。观展过程中,老师们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向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致敬,感悟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不改、矢志不渝,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而不懈奋斗的思想高度。

在上海青浦莲湖村这座“长在公园里的村庄”里,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部的青年教师曹宁带领生命与科学学院的2023级本科生“共赴绿水青山之约”。师生徜徉在蛙稻田间、千里荷塘之畔,近距离感受湿地生态的多样性,对于习近平总书记说的“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有了更加深刻的体悟。在莲湖村综合服务中心上,师生通过详细了解村民利用动植物共生生产绿色、安全的特色蛙稻米,全方位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更加深切认识感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理念的实践伟力。

在上海师大校史馆,由张彬、许心、张磊、陈晓静、戴娜、曹宁等青年教师精心打造的“校史馆里的思政课”迎来了第一批来自思政教育专业和数学专业的本科学生。该课程以我校70年的校史为鲜活载体,深入挖掘校史育人的思政价值,助力构建以小见大、家国与共的历史话语体系,以更好地培养学生们的家国情怀、增强对教育家精神的理解和践行。

 

 

本次现场教学,张彬老师结合我校首任校长廖世承先生的事迹,为在场学生阐释了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张磊老师以改革开放后的首位校长朱鸿鹗先生为例,阐述了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陈晓静老师为大家叙说了篮坛泰斗李震中老师的传奇故事,在体育报国的人生经历中饱含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许心老师带来“80后”教师傅欣援藏的经历,让同学们看到师道永恒的精神文脉中体现的是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

202462日恰逢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一周年。当天上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部主任谢江平、思想政治教育系教师张惠敏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生一行40余人走进徐汇校区的都市文化研究中心和上海师范大学博物馆。以沉浸式、互动式的现场教学中,师生围绕“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主题展开深入研讨。

师生首先来到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认真聆听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苏智良教授讲述海派文化与上海城市精神。苏智良教以典型的历史事件和历史细节,讲授了海派文化与红色文化的关系。同学们对上海的这座城市有了崭新的认识,深刻感悟到作为新时代青年应担当新时代使命,根植上海这片土地,弘扬“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建设更璀璨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在上海师范大学博物馆,师生实地参观博物馆内的瓷器、玉器、丹青、彩陶、书画等珍藏,亲身领略各式各样精美绝伦的设计与工艺,共同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进一步加深了对文化自信的理解和把握。在展厅内,谢江平老师详细讲解了中华文明的“五个特性”,勉励同学们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了解民族历史、学习民族文化、汲取民族精神,在延续中华文明血脉中开拓前进,推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打造“行走的大思政课”是我院推进思政课建设、提升思政课实践性的新探索。各教师团队紧扣教学内容,着力从政治引导、学理阐释和价值塑造相统一,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教师研究专长与学生专业实际相贯通等多方面提升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院长张志丹表示,“大思政课善用之”,需要带动学生“起而行之”。下一步,学院将进一步坚持守正创新,及时更新教育教学内容、丰富教育教学手段,增强“行走的大思政课”的品质和实效,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