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6日上午8点,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明德讲坛”第六十五讲在文科实验楼202开讲。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杜玉华教授作了题为《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主要依据、基本内涵及实践路径》的讲座。此次讲座由我院院长张志丹教授主持,我院研究生积极参加。
杜玉华教授从党的二十大关于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论述作为导入,首先理清了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主要依据。她强调,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是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目标的核心问题。她指出,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国的改革总体上呈现出一个从局部探索到全面系统推进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其改革措施从注重各要素之间的协调性到更加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是由作为改革对象的社会结构的本质特征、世界发展的结构性取向和解决当前中国发展面临的结构性矛盾等因素共同决定的。
其次,杜玉华教授阐释了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基本内涵及其辩证关系。她指出,改革的系统性体现为改革各领域各方面环节之间的关联性与耦合性,改革的整体性强调谋划整体格局和增进整体利益,改革的协同性关注各项改革之间的良性互动与配合。她强调,系统性和整体性是协同性的前提和基础,协同性是系统性和整体性的必然要求。她指出,这三者侧重点各不相同:系统性强调从中观和微观层面对各系统之间以及子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具体关联性和耦合性作出研判;整体性强调从宏观上对改革整体格局进行战略把控;而协同性则将改革的认识推进到改革的实践,强调各领域在行动上相互配合。
最后,杜玉华教授指出了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实践路径。她强调,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增强程度,既直接影响到改革能否全面深化,也关系到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她指出,进入新发展阶段,全面深化改革面临任务更艰巨、涉及面更广泛、利益格局更复杂、前景更具不确定性等问题,应积极探索增强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实践路径:一是强化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思想意识;二是加强党对改革的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三是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四是加快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制度建设。
讲座尾声,杜玉华教授全面深入地回答了学生的提问。最后,张志丹教授对杜玉华教授的精彩讲授表示感谢,并对本次讲座作了简要总结。他指出,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尤其是在新发展阶段,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我国需要更深刻地认识和把握发展规律及其内在逻辑,增强改革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在持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更加积极面对并主动克服各种矛盾和挑战。他希望,在座的各位同学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将自己的努力方向融入到强国建设中,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终实现。
供稿/摄影:贺于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