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3日下午,我院思政课教师全员培训会暨“明德讲坛”第六十二讲在文科实验楼202顺利举行。上海师范大学知名校友、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唐爱军教授受邀莅临本次讲坛,并作了题为“唯物史观视域中的中国式现代化”的讲座。此次讲座由我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张志丹教授主持,我院党委书记刘凤、全体思政课教师、全体博士生和研究生理论宣讲团全体成员参与。此次活动拉开了我院2024年度思政课教师全员校内培训的序幕。
唐爱军教授首先剖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概念体系。他强调,任何现代化都是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展开的,它必然也表现出一些具体的、特殊性特征,因此界定“现代化”的概念必须要兼顾性质、时间、空间和基本特征四大维度原则。他深刻指出,现代化是1500年以来特别是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以民族国家为主体,发生的从传统农业社会到现代工业社会乃至后工业社会的社会大变革,这一变革带来了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人类社会全方位的深刻变化。
其次,唐爱军教授全面深入地解读了构成中国式现代化解释框架核心内容的七大基本要素:现代化的目标、过程、动力、模式、特征表现、现代性的制度化和现代化的评价标准。他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模式既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也不同于苏联的传统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更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混合式现代化模式,而是一种遵循并联式现代性逻辑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其核心逻辑是以人为本、以人民为中心。他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破除了“现代化=资本主义现代化”的话语陷阱,为人类社会现代化提供了全新选择。
最后,唐爱军教授从中华民族、世界社会主义和人类社会这三重意义叙事逻辑,系统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重大意义。他指出,之所以能从这三重叙事逻辑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意义,是因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内在包含了民族复兴逻辑、社会主义逻辑和人类社会发展逻辑。他强调,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承载着民族复兴的使命、世界社会主义繁荣的使命和人类社会进步的使命的未来历史进程中,会不断彰显其自身的伟大意义。
讲座尾声,唐爱军教授对各位同学的提问作了精彩回应。最后,张志丹院长对本次活动作了简要总结,并勉励全院教师和青年学生应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树立远大理想,付诸实际行动,保持强国有我的定力和自信。
供稿/摄影:朱牧谣